
科學化學部分《認識原子》教案
● 深圳家教目標
1. 了解原子的實際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,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。
2. 學會計算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。
● 重點、難點
重點: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
難點:相對原子質量的意義
● 深圳家教方法
自學研究法、講述法、談話法、討論法、練習法
● 深圳家教媒體選擇
多媒體系統
● 深圳家教內容分析
“認識原子“這一節的主要內容是原子的結構和相對原子質量,第二課時為相對原子質量。學生在上一節課對原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認識,知道原子很小,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質量和相對原子質量。
在講授過程中,要讓學生明白原子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區別,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,可通過相對原子質量的簡單計算讓學生加深理解。
在小結時,重點應放在分子、原子的比較上。
● 深圳家教對象分析
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一般不會感到很難,關鍵是讓學生學會相對和絕對之間如何轉化,掌握這樣一種科學方法:相對原子質量法(原子的質量非常小,用通常的質量單位來度量不方便,建立一個更小的單位——碳單位來度量,使得原子質量的數值更接近平常數值的大。,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用化學方法認識微觀物質世界的能力。
● 深圳家教流程設計
創設情景,提出問題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如何表示原子的質量?
教師講解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相對原子質量的表示方法
學生練習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鞏固相對原子只哦量的意義和計算
對全節進行總結鞏固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掌握分子、原子的聯系與區別
● 深圳家教過程
[教師]1.什么是原子?原子的結構是怎樣的?
2.原子有哪些性質
[學生]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,回答。
【設問】我們已經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質量,那么原子的質量有多大呢?
【講述】不同原子的質量各不相同,可以用現代科學儀器精確地測量出來。
[學生]體會原子的質量很小,猜想能否換一種表示方法。
[教師]這樣小的數字,書寫、記憶和使用起來都很不方便,就像用噸做單位來表示一粒稻谷、小麥的質量一樣。因此,在國際上,一般不直接應用原子的實際質量,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對質量——相對原子質量。
【板書】三、相對原子質量
【投影】以一種碳原子(質子數和中子數都是6)的質量的1/12作為標準,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的數值,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。
[學生]計算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,加深對原子的真實質量,加深對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。
[教師]相對原子是原子質量的真實質量嗎?
【講解并投影】注意:①相對原子質量不是原子的真實質量,而是相對質量;
②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,它的SI單位是一,符號是1(單位一般不寫出)。
[學生]領悟相對原子質量,加深對相對質量的理解.
[教師]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的真實質量嗎?
[講解并投影]注意:(1)相對原子質量不是原子的真實質量,而是相對質量。
(2)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,它的SI 單位是一,符號是1(單位一般不寫出)。
[學生]領悟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的真實質量的區別。
[教師]精確的相對原子質量有效數字可達八位,一般的化學計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。相對原子質量可從書后附錄Ⅲ中查到。
[學生]閱讀書后附錄Ⅲ:相對原子質量表,知道如何查相對原子質量表。
[教師]我國著名化學家、中國科學院院長張青蓮教授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做出了卓越貢獻。他于1983年當選為國際原子量委員會委員,主持測定了銦、銻、鉺、鍺、鋅、鏑幾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新值,1995年精確測定了和的相對原子質量,被國際原子量委員會采用為國際新標準。
[小結]知道學生小結本節課的重要內容,然后總結:掌握原子、分子之間的異同和相互關系(表格);能用分子、原子的觀點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;了解原子的構成及與相對原子質量的關系。
|
分子 |
原子 |
備注 |
相似點 |
質量小,體積小,處于永恒運動之中。同種物質分子物質相同,不同種物質分子性質不同 |
質量小,體積小,處于永恒運動之中。同種原子性質相同,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|
分子與構成這種分子的原子相比,原子更小,但并不是說所有原子都一定比分子小 |
相異點 |
在化學反應中分裂,重新組成別種物質的分子 |
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,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再分,化學反應后并沒有變成其他原子 |
相關關系 |
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,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|
原子是構成分子的粒子,原子也是直接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。 |
[教師]布置課堂練習
[學生]練習,檢查鞏固
[教師]布置課后作業:“在線測試”和“挑戰自我”
附:課堂練習
1.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1.993×10-26kg,碳的相對原子質量為( )
(A)12g (B)1/12 (C)12 (D) 1.993×10-26/12
● 深圳家教反思
1.習題的內容和形式需要進一步拓展,要注重層次性和開放性,還要加強題目的實踐性、合作性和創新性,促進學生反思學習過程和結果,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。
要引導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、發展過程進行反思,加深對科學本質、科學方法的認識,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本性學習,變“要我活動”為“我要活動 |